博士论坛新闻稿(第二十期)
2025年5月21日下午2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期博士论坛在1505报告室举行,本次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原汇蔷博士主讲,何志华老师点评,学院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


首先,何志华老师根据本次论坛的主题《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村财政建设(1940—1949)》进行开场致辞,为整场分享会奠定了基调。他强调,太行山作为新中国的摇篮之一,是华北民众抗战的核心区域,在熟知的军事斗争之外,更蕴含着丰富的基层治理智慧。今天我们探讨的村财政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统筹资源、服务民生的实践,更是理解党的革命事业逻辑的重要切口。
其次,原汇蔷老师以她发表的四篇关于太行革命根据地村财政建设的文章为例,详细分享了她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术成长的过程。第一部分原汇蔷老师首先以《太行解放区村财政整理之考察(1940-1949)》一文为例,阐述其研究生阶段村财政建设研究方向的确定过程。她指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重要,是“前方总根据地”,政策执行高效,村财政整理成效显著,故成为代表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方面,文章先分析太行山初期村财政整理的必要性,针对财政浪费问题,从扩大收入来源与合理管理开支两大方向入手,推行统筹统支、预决算制度,明确村政费、教育费及新增武装费等必要开支。按时间顺序梳理,呈现1941年财政整理后的成效,总结出太行革命根据地村财政建设的三大特点,及村财政整理的落实效果。第二部分,原汇蔷老师聚焦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的村财政整理问题,结合《再论太行解放区村财政整理问题(1946-1949 )》《晋冀鲁豫边区村财政建设研究(1940-1949)》,依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梳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村财政整理工作的差异化和侧重点,彰显出乡村建设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第三部分,原汇蔷老师结合《太行解放区农民社会负担之考察》一文,以详细的数据分析集中展示了村财政建设在减轻农民收入负担方面的成果。
提问和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内容涉及县域经济、史料收集整理及论文选题等方面,原汇蔷老师耐心解答,分享了她的研究心得和经验,鼓励学生们从小处着手,进行关联性思考,寻找有价值的学术选题。
何志华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原汇蔷老师的研究成果。他指出,原汇蔷老师的研究创新性强、内容深入、方法严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典范,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分享中运用具体详实的案例与数据,极具说服力与感染力,让我们对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村财政建设形成了直观认知。
此次分享会充分彰显了学术研究的严谨特质与创新精神,极大激发了大家投身学术研究的热情,为同学们带来了极为宝贵的学术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