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召开第十九期博士论坛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20:16点击数:来源:

2025年4月23日下午2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505学术研讨室举行博士论坛,本次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蕊老师主讲,杨海亮老师点评,我院2024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首先,杨海亮老师简单介绍了李建蕊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

其次,李建蕊老师作了题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报告。她从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出场背景、基本内容、价值旨趣和当代意义这四个方面作了此次报告。

李建蕊老师说明了此次论坛的选题缘起。她指出,即使是当今社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也很普遍,并据此引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与当代价值这一问题,详细论述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出场背景。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具有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方面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佐证又相排斥”的关系,相互佐证的关系体现在理论对现实的回应和解答、粉饰和维护;相互排斥的关系体现在理论与现实的不吻合和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体现在相互依存的资本与劳动,最终却更多地表现为横行的资本逻辑对雇佣劳动的钳制,而这正是马克思所要批判和超越的境况。

随后,李老师阐明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关系的内在本质性,并对这种内在本质进行遮蔽的资本意识形态进行揭露,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国民经济学劳动理论和黑格尔的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基本对象。在论坛的最后,李老师总结归纳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李老师指出,自由劳动、劳动解放及人的解放三个方面架构起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价值旨趣的内在结构。自由劳动是劳动解放的表现形态,劳动解放是人的解放的进阶桥梁,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终极旨趣,并指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出场,实现了当今时代劳动新形态和马克思劳动批判的新解读,体现了当代劳动新境遇的构建。

最后,杨海亮老师作了总结发言,总结了李建蕊老师本次论坛报告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了李老师此次论坛的丰富内容。此外,杨海亮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在读原著上多下功夫,打好理论基础,为论文选题做铺垫。与此同时要关心社会现实,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我院举行的本次论坛加强了学生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在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一审:张瑞

二审:吉志强

三审:乔瑞